首页

踩踏免费

时间:2025-05-30 01:44:59 作者:不带违禁品、勿信“押题” 教育部发布2025高考预警信息 浏览量:73241

  中新网5月29日电 据教育部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消息,2025年高考临近,广大考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最后的复习备考。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散布高考相关虚假信息,制造贩卖焦虑,组织实施诈骗,甚至诱导考生作弊,严重损害考生和家长切身利益,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为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相信谣言,提高辨别能力,谨防上当受骗,切勿参与涉考违法犯罪活动,诚信参加考试,遵规守纪守法。

  一、组织高考作弊难逃法网

  【案例】

  2019年高考期间,林某与刘某为牟取非法利益,策划利用电子设备组织高考作弊。该团伙通过网络结识了自称能获取高考试题的杨某。双方约定,由杨某在考场内用手机拍摄试卷并传给“枪手”作答,再由林某通过短信和聊天软件,将试题答案发送给参加考试的滕某等2名考生。该作案团伙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及时掌握,杨某在考场内使用手机拍摄试题时被监考人员当场抓获。

  【提醒】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组织高考作弊属于刑事犯罪,参与者将面临有期徒刑、罚金等处罚。近年来,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密切协同,对考试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广大考生要严守法律法规底线,切勿一时糊涂,遗憾终生。

  二、携带违禁物品自毁前程

  【案例】

  2021年高考数学考试期间,考生吴某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将一道几何题拍照上传至网络,被相关部门依法查获。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

  【提醒】

  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明确规定,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无论何种理由、无论是否使用,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即构成作弊。提醒广大考生,务必要遵守考场规则,切勿因小失大,影响未来前途。

  三、误信高考押题影响备考

  【案例】

  部分商家利用一些考生、家长的投机心理,将押题当成牟利工具,通过宣称“神预测”“精准押题”、炒作“名师押题”“AI押题”等虚假宣传手段,诱导考生、家长购买所谓的“高考押题卷”“高考猜题库”“备考攻略”等。部分考生、家长误将其当成备考“神器”、制胜“法宝”,不仅花高价购买,还影响了自身正常备考安排。甚至,还有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用发短信、网页弹窗等方式出售所谓的“高考真题和答案”,一旦点击后就会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付款。

  【提醒】

  近年来,高考命题持续深化改革,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突出反押题、反套路的导向。靠AI或所谓的“专家”押中题目的可能性极小。考生将大量精力投放到“押题卷”,不仅在备考时间安排上得不偿失,也容易被不法商家所骗,带来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损失。

  四、轻信提前查分泄露信息

  【案例】

  骗子利用家长焦急等待的心理,高考结束后,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点开网址链接,导致手机被植入盗取网银的木马软件,或者要求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电信诈骗。

  【提醒】

  每年高考出分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招生考试机构都会提前公布官方查询渠道,考生应通过官方渠道按时查询,不要因一时心急上当受骗。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而在港城班列开行之前,总量偏小、不足整列的货物要走铁路运输,往往需要被动地等候“拼车”。针对这一难点,港城班列采用“一主多支”的灵活高效运输组织模式。

广西北海一名旅客岛上突发心梗 直升机紧急救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以铮铮铁骨,前赴后继,换取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如今,山河日新、物阜民丰。曾经的血与泪,不能忘!不敢忘!吾辈自强,今日!每日!

市场监管总局: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

2023年9月,徐泓在他的微博账号写道:“在台湾,近来许多史学界名学者过世后,他们生前珍藏的书散在旧书店,甚至有落在回收废纸堆中,真暴殄天物。”他想将藏书捐给服务过的台湾高校,“但学校换了几位校长和图书馆长,他们对纸本书的兴趣不大”。事情只好作罢。

蔬菜价达近10年同期最高,菜价为何持续上涨?

中国杂技团成立于1950年,是中国国家级杂技团体。《青春ing》是该团为庆祝建团70周年而创作的剧目,包括单车杂技、高拐、转碟等灵动优美的高难度动作。

香港举行晚会迎“雪龙2”号 科考队员上台走秀讲故事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传统的展览与知识普及已不再能满足人民对博物馆的多样化需求,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好收藏、展览、科普宣教和科研职能。但是目前,许多基层地方博物馆存在资金不足、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问题。他认为,不做科研的博物馆是没有活力的。郭进建议,要加大对基层博物馆自身人才的培养,打破传统的职称评聘比例,加大基层博物馆高级职称的比例,畅通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和上升通道。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其职能。“每个博物馆哪怕有一两位真正的静下心来做好科研的人员,这个博物馆就会不断发光发亮。”(记者 王世博 制作 刘鹏)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